國慶疊加中秋“超級長假”,喜宴扎堆。不少小朋友跟著父母“南征北戰(zhàn)”,收獲的戰(zhàn)利品不是喜糖,而是各式各樣的毛絨玩具,而且一個比一個體型龐大。
然而,這些承載著喜悅的“熊娃娃”、“兔娃娃”們被帶回家后,卻迅速從“驚喜”變成了“驚嚇”,侵占著家里的客廳、沙發(fā)和床鋪,讓父母們直呼“甜蜜的煩惱太沉重”,“根本放不下,送人也送不掉!”
客廳變“娃娃山”
家長頭疼不已
“你看這一沙發(fā),都快沒地方坐人了!”指著客廳角落里堆成小山的毛絨玩具,家住杭州市拱墅區(qū)的李女士哭笑不得。
這個假期,她帶著5歲的女兒參加了三場婚宴,每次女兒都抱回一個比她還大的毛絨玩具?!昂⒆赢敃r開心得不得了,可一回家我就犯了愁。家里空間本就有限,這些‘大家伙’個個占地方,清洗起來更是大工程?!?/p>
與李女士有同樣煩惱的家長不在少數(shù)。在各大親子論壇和社交媒體上,“如何處理婚宴毛絨玩具”的話題熱度飆升:“掛上咸魚,一搜同款一大堆,根本賣不掉。”“想送給朋友,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人家的孩子也抱回來好幾個。”“扔又舍不得,畢竟是孩子喜歡的,也承載著一段美好回憶……”
家長們的吐槽道出了共同的困境,這些質(zhì)量參差不齊、款式雷同的玩具,正面臨著“留之占地,棄之可惜”的尷尬。
為何婚宴如此鐘愛毛絨玩具?一位婚慶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透露,這類玩具視覺效果喜慶、氛圍感足,且能瞬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,是活躍現(xiàn)場氣氛的“性價比”之選。
然而,從家長的角度看,這種“批量生產(chǎn)”的快樂,卻帶來了后續(xù)的收納難題和資源浪費。
杭州市西湖區(qū)姜女士家里有兩個女兒,一個八歲,一個四歲,她家的毛絨玩具也越來越多,塞滿了好幾個大柜子,“我也很想斷舍離,但是對于孩子來說,這些毛絨玩具不僅僅是玩具,更是情感的寄托和一些快樂場景的象征。孩子說那些都是‘他們的戰(zhàn)利品’。我嘗試過不溝通強行處理,孩子很容易苦惱不休,影響親子關系。”
變“煩惱”為“契機”
一堂生動的親子教育課
面對這座不斷增長的“毛絨山”,更智慧的辦法,可能是巧妙地將難題轉(zhuǎn)化為一次寶貴的親子教育和家庭實踐課。
杭州市文暉實驗小學班主任葉老師建議,家長不妨借此機會,與孩子建立關于物品所有權的“家庭公約”。比如,約定“一進一出”原則,或定期舉行家庭“閑置物品拍賣會”。關鍵在于尊重孩子的同時,引導他們思考物品與空間、情感與責任的關系。這比單純地清理掉幾個玩具,意義要深遠得多。
不少家長們也沒有選擇簡單地“一扔了之”,也是開動腦筋,想出來各種好辦法:
比如,“斷舍離”的協(xié)商課。許多家庭開始了“玩具總動員”,家長引導孩子一起清點現(xiàn)有的毛絨玩具,共同商議一個合理的保留數(shù)量。“我們約定好,只留三個你最喜歡的,其他的我們要幫它們找到新主人?!奔议L張先生的做法是,通過限制總數(shù),讓孩子學會選擇和取舍,理解“有限空間”的概念。
比如,愛的傳遞與分享課。“送不掉”或許只是沒找到合適的方向,一些家長鼓勵孩子將品相較好的玩具清洗消毒后,捐贈給社區(qū)的愛心驛站、孤兒院或偏遠地區(qū)的孩子。“帶給過你快樂的這個熊寶寶,再去帶給另一個小朋友快樂,是不是更有意義?”這不僅是物品的循環(huán)利用,更是在孩子心中播下分享與公益的種子。
再比如,舊物改造的創(chuàng)意課。心靈手巧的媽媽們則開啟了“改造計劃”。將一些小型的毛絨玩具縫在抱枕上,做成獨特的靠墊;或者拆出里面的填充棉,與孩子一起動手制作新的小坐墊、小手作。在這個過程中,不僅賦予了舊物新的生命,更增進了親子互動,培養(yǎng)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(chuàng)造力。
還有財商啟蒙的實踐課。 “掛咸魚”也不失為一種方法,但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,讓他們自己給玩具拍照、定價(在家長指導下),并理解“價值”和“交換”的概念。雖然成交可能不易,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動的財商啟蒙。
來源:潮新聞、錢江晚報